憑對生命渴望 霍金馳騁宇宙


2018年3月15日期

天才科學家霍金辭世。霍金令人欽佩,不止靠其宇宙學等方面的洞見,還有其克服身體殘障、積極幽默繼續人生路程的不屈意志,在學術上探討生命之源的同時,在傳奇一生中也為生命作出了肯定。

霍金對宇宙起源的探索和見解,突破人類知識的局限,被譽為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,獲獎無數。他不止在理論探索方面往深處鑽,而且出版科學普及讀物,一本為籌措其醫療和家庭生活開支而寫的《時間簡史》,被譯成四十種文字,全球銷售二千五百萬冊。如果沒有這本書,有多少人會接觸到「宇宙大爆炸」、「黑洞」、「量子引力」等名詞,從而拓闊了對宇宙想像的無限空間?

有別於只顧埋首研究的科學家,霍金傳奇的一生,令他享有名人的地位和待遇,他善用自己的名氣,周遊列國講述自己的科學理論,也分享了對生命的看法。二〇〇六年他來到香港,公開演講座無虛席,不少仰慕者視為勵志人生的「活動教材」。

洞見加勵志 啟迪眾生

被問及「安樂死」,霍金拋出「有生命就有希望」的名句。他的一生就是這句話的體現,在二十一歲的盛年被診斷患上俗稱「漸凍病」的冗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,全身癱瘓,後來又在旅途中患上肺炎要接受聲帶手術,以輪椅代步之外,又要靠語音合成器,把其肌肉顫動化為聲音,來與人通話。他沒有言棄,反而形容二十一歲後的生命是「花紅」,繼續科研之外還組織家庭,生了三個子女。

這額外賺回來的歲月,其生命得以多活逾半個世紀,除了霍金的強力意志及其身邊人的關懷,還有科技的發達,讓他馳騁於宇宙間的思想,能夠繼續透過聲音與人溝通。今天社會有很多儀器助人克服殘障,甚至可以如霍金般度身訂造,顯示了應用科技的力量。

無論是協助克服殘障,還是其他多方面的用途,今天應用科技研發已經成為發達社會的重點栽培項目,本港亦在創新科技方面急起直追,其產業化不止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,而且讓人可以生活得更加方便和多姿多采。

基礎科研 不應被忽略

相對於應用科學研究以實用性為目標,霍金進行的則是純科學探索的基礎研究,這些基礎研究不會一下子帶來龐大的財富和商機,卻能豐富人類對大自然各種現象的理解,就如對太空的探索,在滿足人類的求知欲之外,還擴闊人類的視野,一些重大發現,更會扭轉人類對自然的理解和看法,帶領人類文明發展進入新階段。

這些基礎理論的突破,例如發現地球是圓的,不但影響人類的世界觀,還成為新的應用研究發現。又例如純科學研究發現了生物基因,成為今天炙手可熱的生物科技應用研究的基礎,打開了改良農產品、治病以至複製物種的大門。

可是,純科學研究沒有短期商業價值,在愈來愈講求績效評核的社會,政府投放的資金規模和投身研究的人才,都遠不及應用科研,有些地區甚至出現萎縮。隨着霍金的逝世,世界上少了一位吸睛力強的大科學家,但是,無論本港還是其他地方,都應該繼續推動純科學理論的探索,為人類打開一度又一度的知識大門,培養出更多霍金。

摘自: 星島日報